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股票配资平台加盟,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先进制造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工艺、流程的先进,即运用最新的技术提升制造业各环节和全过程,为社会提供高效能、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一方面,加快“从0到1”的创新突破,聚焦高端芯片、工业软件、新材料、科研仪器等领域,探索建立市场驱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机制,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加强基础研究,超前布局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从源头和底层打牢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推动更多“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应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层次转移转化载体,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导地位,打通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堵点,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以及外部掣肘减弱的形势下,下调利率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需求加快修复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央行宣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降为1.5%,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此外,以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基准,促进利率谱系同步下调,进一步疏通了由短端到长端的利率传导路径,助力货币政策框架完善,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积极”转为“更加积极”,这是近15年来的首次调整。最近一次财政政策基调调整还是在2009年。当年为对冲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财政政策由此前的“稳健”转向“积极”,四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也随之出炉。自那时起,我国财政政策的基调始终为“积极”。但此次中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政策在规模上将再度扩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财政部党组随即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认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又充分考虑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既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将在2025年的宏观政策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基调下,此次召开的财政工作会议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安排。
政策取向方面,会议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及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等五个方面,兼顾了总量、结构和化险等内容。
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财政赤字率会再上调一定幅度,新增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继续扩大,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在支出强度扩大的同时,支出结构会更加精准,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此外,财政政策将注重加大化险力度,一方面将会通过新增专项债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另一方面将按照既定计划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重点任务方面,会议提出要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去年财政工作会议相比,主要变化体现为扩大国内需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次序调换,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
中央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列为2025年的首要工作,其间财政政策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从提振消费角度看,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需要财政发力,同时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也需要超长期特别国债提供补贴资金。从扩大投资角度看,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扩张,“两新”“两重”等领域将迎来增量资金,并能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
此外,会议还要求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际上,这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目标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其中“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标志性举措之一。相关改革既着眼解决短期面临的财政紧平衡、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又将以现代预算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深层次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来看,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重、难度不小,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准确把握会议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将各项部署落实到位,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何松琳 股票配资平台加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上海股票配资网_实盘免息股票配资_正规在线股票配资观点